健保財務陷入困境!依衛福部推估,明年年底健保安全準備金將不足1個月,健保費率依法須討論調漲事宜,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日前也說「沒投資就沒健康」,顯示健保費率調漲恐勢在必行。國內專家表示,健保安全準備金不足,讓健保進入改革的入口,不論是否要採取調漲健保費率,或是如何增加民眾部分負擔等措施,健保署須審慎思考。
為討論健保費率、部分負擔調漲等議題,陽明大學今(10/9)舉行「疫情下的健保改革-世代對話」研討會。與會研討的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說,健保安全準備金不足,讓健保進入改革的入口;健保如同一輛車子不斷往前開,但前方就是懸崖,如果再不改革,車子就會掉入懸崖。
蘇一峰說,健保改革應要開源與節流,目前繳交健保費的主要族群為受薪階級,但大家應要思考,薪資以外的所得也應作為健保費收入的計算基礎,因此應採家戶總所得計算保費,讓公平性更進步,讓受薪階級負擔絕大多數的健保費用是不合理的。
蘇一峰說,改善健保也須抑制浪費,但這幾年健保改革想法,多是開源而非節流,開源是讓交保費的受薪階級越繳越多,而受薪階級有的人每年看病次數僅約1至3次,但看少繳多,這是不公平的現象,因年紀大、重大傷病等患者,健保均會給予優惠,可是優惠會不會太過慷慨?應思考是否加以抑制。
蘇一峰強調,他本意不是要批評老人家愛看病,但事實是台灣有些老人家真的比較愛看病,喜歡到醫院看病、交朋友、聊天,一天不到醫院社交就不習慣,但醫療資源是全民的,並隨著人口老化越來越嚴重,受薪階級人數越來越少,「老牛拖車是拖不動的」,因此,應評估像是退休人員等是不是真的沒有經濟能力繳健保費,加以檢討。
蘇一峰舉例,如衛生署(現衛福部)前署長葉金川曾說,自己退休金有8萬多,健保費卻是繳最低金額,甚至是不用繳,葉覺得「很不合理」,而現在繳健保費的受薪階級最擔心的是「到頭一場空」,幫健保拉車30年,但等到年老要用健保時,健保卻破產了,「當年這麼辛苦是為了什麼?」,許多受薪階級的抱怨聲音已經出現,健保署應該重視。